青春一别:同来望月人何处

发布时间:2023-06-08 来源:中国青年杂志 原文链接:点击获取

原载于《中国青年》杂志2023年第10期

编者按:

每年夏日,青春的回忆卷土重来,我们偶然会在梦中回到那个伴随着蝉鸣、笑声与泪水的教室,醒来总是怅然若失。有人说,青春和关于青春的感受无法同时存在。那个青春的路口仿佛已经距离我们很远了,又好像近在咫尺间。

关于高考,你有什么样的回忆?又有着怎样的遗憾?高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本期精神家园,让我们一起聊聊高考和青春,共同祝愿今年的高考学子旗开得胜、青春无悔!

策划-本刊全媒体

统筹-本刊记者 刘博文

青春一别:同来望月人何处

文-邛旨苕

有过无数次想象,想象和高中时期的玩伴,两个人挽着手走在校园外的林荫大道上,曾经的一双双运动鞋变成高跟鞋,蓝白校服变成连衣裙,青春被揉进了这里的树叶里,光洒下的瞬间,回忆便汹涌而来。

“你知道谁谁谁吗,她结婚了。”

“还有谁,她都生二胎了。”如今聊天,我们总是会提到共同认识的同学。

“真的假的,那谁谁谁,你现在还有联系吗?”

“没有,高三的时候你们还是同桌吧?”

曾经的同桌,会辅导我重做试卷上没做出来的“大分数”题,会在自习课拿着我的“模范答案”揣摩领悟,也会偶尔和我谈论起未来。当我将未来的自己吹得天花乱坠时,她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总是更加切合实际,大概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,大概会有什么样的生活。

可是如今,毕业后就失去联系的我们,也不知道对方有着怎样的人生。

如果可以这样形容,我想这一份短暂的友情,就是青春的遗憾。可是所谓遗憾,往往都是在回忆中产生的,当时身处其中的我们,并没有太多的情绪,更多的是对于难解的方程式感到力不从心,对于即将到来的月考感到焦虑,对于体育课上的百米冲刺感到紧张……几年之后,再次回忆高中时代,忽然就想起身边的人,被自己向前冲刺的步伐远远地抛在过往的时间里。

我们甚至都没好好道别过。

高中的早自习,读过余秋雨的《霜冷长河》。其中第二辑《关于友情》的散文里,有这么一段话:“想起了我远方的一位朋友写的一则小品:两只蚂蚁相遇,只是彼此碰了一下触须,就向相反方向爬去。爬了很久之后突然都感到遗憾,在这样广大的时空中,体型如此微小的同类不期而遇,‘可是我们竟没有彼此拥抱一下’。”

如今再一次读,遗憾的心情竟也同书中所说一样——竟没有拥抱一下,就转身离开了。

这种遗憾,就像是热烈的夏日进行到尾声,在一片昏黄的日落背景中,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归心似箭,但在夜幕下乘凉时,才发现自己最后忘记和伙伴们说一声“再见”。

那时候看这本书,我直接跳过了“友情”一章——大概对于受欢迎、朋友多的高中时期来说,友情是最不缺少的。在各种倒计时的催促声下,总认为稀缺的是高分和表扬,所以在花坛边背书的场景,在食堂里争分夺秒吃饭的场景,在操场上跑圈打卡的场景,无一处不有着同伴的身影,可却偏偏忽视了对方存在、同行的珍贵性。

我感谢课间休息时,刚下课的好朋友跑来楼下倾听我的“负能量”压力,缓解我的焦虑;感谢自习课上,同桌愿意抽出自己的宝贵时间,不厌其烦地给出解题的灵感;感谢高考前一天,大家手牵着手,互相加油打气,祝愿所有人一定能够超常发挥,考出理想的成绩……感谢所有与我同行过的朋友。活在青春里的人,不知青春的友情有多么宝贵。回过头来看过去经历的事情,才发现我们对于青春的感受,最后都归结于朋友——某个支持你、鼓励你的朋友,一群陪伴你披星戴月、手不释卷的朋友。

如果有机会,再次回到槐花盛开的五月,希望我们可以挽着同学的手,再走一遍校园的石砖路,从教室结伴到食堂,从校门口结伴到家门口,就像王小波说的那样——你最近好吗?

我感谢你曾经送过我两千五百里路,就是你从学校到汽车站再回家的六百二十四个来回中走的路。

与青春的同学好好地告别,与青春再见。

购买《中国青年》2023年第10期 

监制:皮钧

终审:蔺玉红

审校:刘晓 刘博文

编辑:六一